文章目录

这是我自己关于如何表达的一次思考总结。

比喻是一种表达技巧。让我来定义的话,就是一种通过对这一种事物所联想到另一事物的某种信息来描述这一种事物的表达方法,这通常会夹杂入表达者的主观意识,感情、经验、特殊意图等等。它的作用也显而易见了,让所表述的内容染上了表述者的主观色彩,加强了受者对表述内容的想象。这两方面导致了对所表达的信息的差异化理解,这是一种不精确。接下来我想说的就是关于这种不精确,它的好,它的坏。

先说它的好。
用在哪些情况下好?用在需要趣味和感染力,需要有内涵和引人遐想的表达中。比如文学作品里,比如产品宣传的广告里,比如激发人情绪的演讲里,比如生活中无聊而有趣的闲聊里。大概我人生第一次认识到比喻是语文里的把弯弯的月亮比作香蕉了,当时还太萌蠢肯定没有意识到它。比喻开始惊艳到我已经是在我的高中时期了。也许是我看了点莎士比亚,看到他那玫瑰、月亮、星星的比喻,简直像重新发现了语言表达的优美,那种饱含情感的比喻句的美妙。也许又看了点村上春树,看了点安妮宝贝,我被那些迷幻般的比喻折服,简直像是每个词语都要用比喻重新定义一般的疯狂感觉。大概不久我就陷入了比喻的无限迷宫。世界开始不是世界,花不是花,树不是树,只要我觉得,这便是什么。感觉自己的文字有种奇妙的生气,它就像,就像是个活的东西一样自己在动在思考着。

再说它的坏。
但是最好还是先搞明白为什么把比喻用在之前所说那些地方时它就是好的。仔细一想,情况是这样的:那些比喻都是把某个具体的事物先抽象然后再用另一种事物表示出来(在我看来人的情感也都是具体的,喜怒哀乐你都可以明显感受到),这种方式会令所表达的内容对受者既产生了其本身的强烈印象又有种引人联想开去的感觉,加上比喻得妙绝就会给人以有内涵有趣的感觉。这很对,因为我发现的那些有害的比喻就是不符合这种方式的比喻,那些比喻常常出现在课堂上老师向学生讲诉某些抽象概念时,专业领域人员向外行人解释专业术语时,其中的共同点是:他们想把一个本身是抽象概念的东西去比喻成某个与概念本身不相关的具体事物意图帮助这些对其不熟悉的人来理解这个抽象概念。
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某些看似用了比喻就使得概念变得清晰易于理解,其实并不是那样,其实很可能只是这个概念本身就易于被人概括领悟出来而已。比如幼儿班老师教1+1=2,她会用比喻的方法这样教小孩子,1个苹果加另1个苹果是几个苹果?小朋友很快就学会了1+1=2,两个苹果。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其实小朋友们理解的就是1+1=2的概念,而不是苹果加苹果,他们脑中闪现的一个苹果其实已经不自觉的抽象成了1。因为马上小朋友就能脱离苹果去理解加法这个概念了。这个例子看似反而说明了比喻对教授概念有利,但是,其实是因为这个1+1的概念太简单,比喻根本没有产生任何对1+1理解有帮助的地方。
然后再看这个例子,解释C语言里的指针。这个和1+1的区别在于它复杂多了而且包含很多未知的知识以致人脑是不可能无意识的把它抽象出来的。现在你用一个比喻,什么房子的门牌号来让学生理解指针,学生不可能理解的。1+1太简单所以老师教完所谓两个苹果以后其实学生就忘了那两个苹果而理解了1+1,但是指针不一样,学生们想来想去还是门牌号而不是指针,就是这样。

所以如果某天有人问我什么是指针,如果他是我的熟人并且我有时间且有心情,那么我会仔细把cpu如何控制内存尽可能详细地告诉他,然后让他再去看看计算机导论之类的计算机科学基础书,那么他就会真正的明白,所谓的指针究竟是什么;如果不凑巧,那我会对他说:我不太清楚啊,你可以去看看书了解一下计算机如何控制内存。而不是苍白的重复一句某C语言书上的某句没有计算机基础知识不可能明白的定义或者什么狗屁的门牌号。(说实话我认为C语言确实不适合作为编程入门的语言,因为不懂电脑原理就不会懂指针,不懂指针C语言怎么可能学得会。。。)

关于这个想法的初步启发是来自郝斌老师C语言教学视频。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部视频教程,虽然现在回看其实郝老师讲错了好多东西,但是我学到了太多有用的东西了,很感谢他。再言归正传,当时我听到了郝老师这样的一个观点:比喻,片面的表示才用比喻。比喻本身是片面的,不是百分之百相同的,能讲清楚就不要用比喻,比喻会破坏对整个事物的认识。深感其然。
写到最后我忽然想到,这些例子的选取都是带有主观意识的,那么甚至举例子也是偏见,那看来我写的这些也不过是些对我自己才有用的偏见呢。。。

文章目录